2015年包头地理会考质量分析教学建议

从地理教学的目的出发,整合地理知识开展地理教学,由片段式转变为织网式教学

l包头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孙晔

年——年初三六年中考,-年三年初二会考,共经历了八年的全市统一考试,学生的地理素养得到了提高,教师的地理教学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但是,由于教育方式和观念的继承性、以及多年来初中地理片断式教学的惯性,我们教师对于地理教学目标的整体、把握还有待于提高(尤其是高中地理教师不满意对初中地理教学)。我们初中地理教师是否能从宏观上把握地理教学目标,决定了我们每一节课该怎么上,上课的效率如何,决定了能否由片段式转变为织网式教学。以下是给老师们的一些具体建议:

一、认真研究、领会课程标准

《论语》中孔子说:“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

作为地理教师,首先应该对地理学科的核心内容和课程的最终目标有明确的认识。

每一个学科的学习对塑造学生都有其独特的作用,这个作用是什么,在课程标准中写的比较明确。因此大家除了要知道与每节课相联系的课程内容(课标的第三部分,会考考纲要求的依据)外,还要仔细研读一下第一部分前言(包括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和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对于第一、二部分的学习有助于我们第三部分的理解和实

二、认真研究教科书。

搞清楚教科书中内容与课标的关系。

一对一关系:

课标要求“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高度。”

课本内容:对应七年级上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

简单的一对多关系:

课标要求“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判读经度和纬度,量算距离。”

课本内容:“判读经度和纬度,”对应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在地图上辨别方向,量算距离”对应第三节“地图的阅读”

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笼统的一对多关系(能力培养)

课标要求

(五)认识区域

l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

l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l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归纳某区域的气候特征。

l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l举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l运用资料比较区域内的主要地理差异。

这些要求对应在每节有关区域的教学中,但在教材编写时不一定每节都有体现,但不能理解为某个区域的教学对以上某种能力不作要求。

看似一对一,但不是一节课就能完成的要求

课标要求:“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需要我们在今后教学中不断重现,使学生熟记。

“判读经度和纬度,”“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等也需要在后面的教学中不断应用。

搞清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

l七年级上:地球、地图,世界地理概况

l七年级下:世界区域(一个大洲、四个地区、六个国家)

l八年级上:中国地理概况(自然、经济)

l八年级下:中国区域地理(四大区域及区域内部的区域)

l七年级上统领七下、八上和八下

例如:世界火山地震带(七上)日本多地震(七下)台湾多地震(八下)

世界气候(七上)、亚洲气候(七下)中国气候(八上)北方气候及东北三省、黄土高原、北京气候(八下)

大的规律在各区域通用:河流水文特征与气候的关系,河流水系特征与地形的关系;聚落与河流、地形的关系;农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工业与矿产资源的关系等自然要素间的关系以及人地关系都是通用的。

不断充实教学材料。体现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有用的地理。

例如:我国南北的温差夏季和冬季有什么不同?

可以收集夏季和冬季的天气预报图,可以让学生谈一下夏季和冬季去南方旅游在着装上的不同

收集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的录像,使学生了解生产过程,理解影响生产的因素。

三、研究和编制习题,积累以一当十的典型习题

“出题是最容易的事,出好题是最难的事”

“教书是很容易的事,教好书是很难的事”

做习题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出题要求对知识有更深的理解。

出题促进对课标、教材和学生的研究,促进老师对知识的重新认识。

四、把教学目标潜移默化(融化)到教学实践中。

最好的教育是无形的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1.初一起始阶段加强兴趣的培养。教学内容有些难,这也正是一部分学生感兴趣的原因

2.每节课要有一个精彩的导入

3.温故知新常态化。提前让学生预习或老师提供与本节内容有关的已学过的知识的材料

4.能提出值得学生思考、学生愿意思考的问题。

例如:通过复习影响气温的要素,推测我国的气温分布特点;

根据季风的风向随季节变化的特点,推断我国降水的时间、空间分布特点

5.反馈及时有效,不要等到下课前才去验证这节课的教学效果

让师生都能感到复出后的回报是促进继续教、学的根本动力(正强化)

反馈的形式不一定是习题,也可以是眼神、表情、活动等

5.每节课至少使用一道自己编制的综合性练习

五、复习时一定要将知识进行重组,让学生掌握地理规律

可以设几个专题:气候、自然环境与聚落、自然条件与农业、矿产资源与工业、生态环境问题等。

对知识的重组使学生有新鲜感、对知识有更深的理解。留存时间更长,甚至终生不忘。

例如:复习气候的相关知识可以将世界、中国、中国世界区域进行整合。

课标的相关内容如下:

世界气候:

1.天气区分

“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2.气温与降水的分布

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运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说出气温与降水随时间的

变化特点。

3.主要气候类型

运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4.中国气候: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认识区域: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归纳某区域的气候特征。

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步骤一、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读相关部分的内容(学案,问题式的)

l世界七年级上53-68页,中国八年级上30-41页

l世界的气温分布规律如何,中国的呢?(现象)

l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有哪些?(原因探究)

l世界主要国家的气温差异?(应用)

l中国南北的气温有何差异,为什么?(应用)

l青藏高原与同纬度气温有何差异,为什么(应用)

l山地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山顶与山脚的温差。(应用)

步骤二: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讲解

步骤三:综合题检测

1.一幅大尺度的等温线图

2.举例说明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

以上是我针对目前课时紧、教学效率低的一些建议,希望大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不断思考、不断改进。只有不断进步的事业才值得我们为之不断付出。

来源:包头教研室网站,包头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孙晔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比较好
北京治疗白癜风多少钱一次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otoushizx.com/btshj/30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